三  客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人类的生存问题

很多恶劣的自然条件——比如食物短缺、毒素、捕食者、寄生虫、疾病以及极端的气候等——反复不断地困扰着我们的祖先。人类已经进化了许多适应性的机制来客服这些障碍,以便能够存活下来。获得食物是最重要的生存问题之一。食物的获得和消耗是非常艰难而复杂的问题。除了食物短缺之外,有机体还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该吃哪些食物,不该吃哪些食物,以及如何获得那些能吃的食物。人类进化成杂食动物,不仅食用植物,而且还以许多动物为食。人类较为明显的适应器包括:对富含卡路里的食物表现出特定的偏好;拥有特定的机制来让我们避免摄入有毒的东西(比如对粪便的厌恶反应);拥有特定的机制来排出毒素(比如呕吐、咳嗽、打喷嚏、腹泻和妊娠反应等)。人类还采用香料来杀死食物中滋生的细菌,这一实践活动很有可能是通过文化交流而传播开来的。人类使用香料的普遍现象支持了杀菌假设。我们之所以喜欢喝酒,有可能是起源于我们祖先对成熟水果的偏爱,因为熟透的水果中往往包含有少量的乙醇。

关于人类进化的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获得食物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假设:狩猎假设、采集假设和食腐假设。现有的所有证据都表明祖先的取食模式大概是这样的:男性狩猎,女性采集,或许偶尔食用动物的腐坏尸体。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反应出狩猎和采集的适应器不同。一般而言,女性在空间定位的记忆能力上强于男性,而男性在物体的心理旋转、辨别方向和阅读地图的任务中要比女性表现的更好。研究者认为,女性的适应器让她们在采集见过、水果和块茎时更有效率,而男性拥有的上述种种能力让他们在狩猎中更为优秀。

生存的另一个适应性问题是,寻找栖身之所。人类已经进化了对资源丰富而且视野开阔的风景的偏爱,这些特征通常模仿了我们祖先在非洲大草原的居住环境。

但是,所有的居所都含有威胁到生命的恶劣条件,即便那些资源丰富而且便欲逃走的居所也不例外。所以,人类已经进化了对许多事物的害怕放映来避免这些危险。比如,人类怕蛇、蜘蛛、怕高和陌生人。这些适应性的反应模式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而且只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才会出现。比如说,怕高和陌生人的反应通常在婴儿开始学会爬行的时候出现,因为爬行有可能导致摔伤或被陌生人伤害。除了害怕反应之外,人类的注意模式也表现出某种可预测的偏向:他们能从一堆非危险物的图片中轻易的挑选出蛇和蜘蛛来。我们还拥有一种听觉偏向,它让我们在听到危险声音来临时能更早地做出反应以避免危险。最后,年仅三岁的儿童就已懂得人与博士设相遇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并能理解死亡所表示的复杂含义。

疾病和寄生虫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恶劣条件,对于生命较长的生物体而言更是如此。人类已经进化出许多适应性机制来抵抗疾病和寄生虫。与传统的治疗思路相反的是,人类提高体温导致发烧的机制,其实是人类抵抗疾病的一种自然身体功能。服用阿司匹林或类似的药物,往往会适得其反,延长患者的患病时间。

既然生存对于有机体是如此重要,那人为何还会死呢(或者说为何不能活的更久呢)?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谜团。衰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基本上,选择作用在声明早起更有影响,因为生命早期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后来的整个繁殖期。但是,当人变老的时候,选择压力减弱了;更为极端的情况是,你死之前所发生的厄运几乎不会对你的繁殖行为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意味着,选择倾向于那些在生命早期带来巨大收益的适应器,即使它们有可能让人类在晚年时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男性的睾丸激素的产生保证了人们在年轻时拥有更高的求偶成功率,但它后来却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诱发前列腺癌。

自杀也许比“人注定要死”这一事实更令人迷惑。自杀是指一个人有意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它似乎和进化是势不两立的。那么,自杀的心理机制有可能得以进化吗?根据以为进化心理学家哦的观点,答案是肯定的。自杀念头在这些人群身上最为普遍:繁殖潜能较低(未能在异地恋爱中获得成功)、身体状况不好、未来的经济情况不妙,或者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重大负担。尽管这一主题尚需更多的研究,但现有的证据表明,人类有可能已经进化了对情境十分敏感的心理机制,用于评估自己未来的繁殖可能性,以及自己为家属带来的净代价。 上述所有的心理机制都有助于人们生存足够长的时间,从而达到成年期。但是,到达成年期之后,人们仍然会遇到许多妨碍生存的恶劣条件。不过,他们还是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适应性挑战,那就是择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