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空看了几本书,觉得都还不错,虽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推荐的地方,但能得闲看书我也知足了。

        重读了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有的时候真是受不了老外对书的命名方式,往往都要加一个长长的副标题),这本书我曾经有过,四年前送给了一个老师的儿子,那孩子真是了不起,当时才上高二,跟着高三的学生参加海淀区的高考模拟考试就能在全区排在前面,得知他对数学和物理很感兴趣我就把这本书送他了。后来我想,以那孩子的天才水平,应该超越我好多个层次了,或许人家为了应付和我的交流还要费番功夫把自己的思维减慢好多呢,没准我送他的书人家十岁就读过了。话说回来,书送出去了,笔记却也找不着了,我记得当时还写过一点东西的。最近几年总是能在CCTV9上见到加来道雄那花白头发小眼睛的微笑面孔,连我太太都常说“哎这个老头儿怎么又出来了”。去年底《星际穿越》短暂的掀起一阵物理热,前几天又传出刘慈欣《三体》的改编电影开机的消息,便第二次买了这本书,还在博客里写下“你们现在才讨论的高维空间,我好多年前就知道了”这样卖弄的话。

        上个星期读了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轻松又好笑的集子,译的也好,不禁想到去年读的池波正太郎的随笔《昔日的味道》。不知是因为日语的写作习惯还是翻译的缘故,这种缓慢平和的感觉在日本作家中很常见。村上的作品读的多了,真容易冒出一种“创作冲动”来,觉得自己也能写出小说来。但马上又会想到钱钟书的那句“年轻时我们总是把创作冲动误以为是自己的创作才华”,立时摇摇头打消了这冲动(《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头也提到了“作家热”,谁能解答一下那是怎么一回事啊)。

        十年前,我的朋友Cloud推荐给我一本名叫《精子战争》的书,他给我举了书中的一个观点,当时我是觉得那观点有些独特,但却一直没见着那里有卖的,前不久在亚马逊终于见到了这本书,已经是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了,自然飞快的下单买下。这确实只是一部关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著作(前篇的故事和后篇的分析也捎带了一点心理上的推测),但由于和日常生活的贴近,读来确实觉得非常的前卫,书中的观点也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意志。读这本书,很容易让我想到其他一些关于演化心理学或是行为学方面的书,但是相比那些单纯涉及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著作,这本书并没有那么强说服力(不是说这本书没有说服力,只是由于涉及通过机能透视微观心理有些片面),而且一定是要成年人才可以读的。哎真是不应该,本来不该在“随笔”这一栏目里针对一本书发表太多的看法的,不少朋友都感觉看我写“杂谈”类的东西太容易消化不良,也正因为此我才单独把“随笔”挑出来,但是很多时候吧,想法就像便意一样,来了挡也挡不住。

        对我来说很多东西除了它们本身的价值外,还有着另一种附加效果,就是借助它们容易把脑中既有的东西串联起来,俗称“联想”,譬如今天早晨听了一个小朋友推荐的一首Heal for the Honey,我就自然的联想到了另一首名叫If You Want Me的歌,进而想到电影《曾经》,然后又想到有着类似观感的《迷失东京》。“联想”这东西就仿佛是火锅里的勺子,看见锅里漂着颗丸子,伸手拿勺子一番搅动,嘿看看,这还有这么多东西呢!

        不过最近也看了两本让我联想不起来的书,一本是台湾女作家叶怡兰的《隐居·在旅馆》,还有一本是山东女作家妹莉十足写的《奢享·慢行》,这两本都是丁克族享乐派关于精品酒店和轻奢生活的游记,甚至书封上两位作家的人像都是如出一辙的姿势:端着一杯咖啡若有所思的凝视窗外。我这个土包子愣愣的翻完了这两本书,觉得好牛逼好有钱好向往好会拍照片,再就是学习了有一个名叫赞那度网站,除此之外实在是没法联想出什么东西来。不过作为一名爬梯闷波儿,是更不该有这些尚未泯灭的自由意志的吧?

        2015年3月25日凌晨